课件编号17096772

第三单元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4290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10课,夏金元,金元,统治
  • cover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唯物史观:认识民族交融对制度建设的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辽夏金元的建立、政权更迭和相互关系。 史料实证:了解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元代的民族关系。 历史解释:理解辽夏金元制度设置的特点;行省制的特点及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南、北面官制 猛安谋克制 行省制 四等人制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辽与西夏 项目 辽朝 西夏 起源 契丹族,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党项族,生活在陕北、宁夏一带 政权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38年,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政治制度 南、北面官制度:_____ 四时捺钵制度: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国家政治中心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民族关系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多为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北宋灭亡后,向金朝称臣,事实上保持独立 思维点拨 南、北面官制度的实质 “蕃汉分治”是辽统治区域扩大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在政治上的体现。这一制度设置在客观上保护了先进封建文明,并促进了契丹向封建文明过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思考:第一段材料反映了辽朝职官设置什么特点?第二段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试答:_____ 主题一 交融互通,因俗而治———辽夏的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 名家论史 西夏尊崇儒学 材料 李仁孝(西夏仁宗)在位期间(1139-1193年),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其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金国、南宋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甚少。———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史料探究 辽夏的政治制度 材料 辽夏的这种特别的版图结构,推动它们去创制一种不同于纯中原式的国家建构模式。它不仅能在汉地社会和统治者的“祖宗根本之地”之间保持着平衡,而且提供了比中原汉制更有弹性、更能容纳多样化、可能性因而也更能持久的一种制度框架。 ———姚大力《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辽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试答:_____ 深化拓展 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辽和西夏统治的共性 社会进程 兴起之初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游牧生活 外部环境 都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统治措施 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政治制度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与宋关系 都与宋朝有大规模的战争,都与宋议和,之后都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1.(2022·黄石高一阶段练习)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从中可以看出辽朝制度(  ) A.行政效率比较低下 B.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C.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D.确保了军事实力强大 2.(2022·固原高一期中)《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 B.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 D.西夏仿北宋建立官制 知识点二 金朝入主中原 族源 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政权兴衰 建立 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