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6825

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学生版 教师版)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3次 大小:3229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教师,学生,学案,文化,经济
  • cover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唯物史观:理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了解明清经济与文化的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了解明清时期经济与文艺科技的变化。 历史解释:理解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 致良知 小说 西学东渐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农业 作物品种 高产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种植结构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手工业 经营方式 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一些行业开设工场,使用 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有学者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白银流入 原因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影响 促进了 的发展,有利于 的集聚 商帮 一些地方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市镇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图解历史 明末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二、局限 1.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晋商兴衰史》中记载: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存在什么隐患? 试答:_____ 主题一 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名家论史 白银时代的辩证认识 观点一 世界经济中心。美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认为,17、18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流入了中国。大量的白银流转的数字表明,15-18世纪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观点二 富庶不代表先进。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评价彭慕兰《大分流》时说:“18世纪,中国与西方比,无论在国富还是民富上都胜一筹,至少旗鼓相当。但是富的不一定先进,往往更保守。” 解读 白银时代的中国逐渐从辉煌走向迟滞,未能采取与时俱进的改革,从而导致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出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抱残守缺只能停滞不前,居安思危才能长盛不衰。 史料探究 商品经济的新繁荣 材料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试答:_____ 深化拓展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时期社会经济中的新现象及其局限 (1)新的生产关系: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但是,商人始终未能从封建势力中分化出来形成新的阶级。 (2)新的国际环境: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明清的经济,一方面,高产农作物传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契机。 (3)新的商人群体:商帮的形成反映了商人群体共同的经济诉求,但是,局限于地域宗法的商帮严重影响其规模的发展。 (4)新的货币形态:明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中国白银产量不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这成为近代货币改革的重要诱因。 1.(2022·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