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8245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709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驿路梨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备课教师 个人批注 学养目标 1.你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情节? 2.你能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吗? 3.你可以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吗? 核心问题教学建议 重点:1、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2、领会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难点:理解文章“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效果; 学习文中人物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 主干问题及问题化系统 【主干问题 1】略读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 分支问题 1、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分支问题 2、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揭示出来的? 【主干问题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设置误会和悬念的地方,说说其表达效果。 分支问题: 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程设计 【课前问题预设】 预设问题 1、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梨花”,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应对策略1:通读全文,提示学生从每段的内容着手,分析其作用。 预设问题 2、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应对策略 2:“驿路梨花”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既写出了在哀牢山那偏远、冷寂的深山老林中小茅屋边上盛开的梨花的美丽,又暗喻了梨花小姑娘的纯洁、美丽,象征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揭示了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1)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 (2)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 (3)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韵味。 【本课采用单循环模式、分步练习、常态分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 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教学新课 【习读】(10分钟)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与小茅屋发生过什么故事? 温馨提示: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明确: 【习研】(20分钟) 目标导学三:本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是哪种写人的方法 本文运用这种写人的方法收到了什么本文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预留问题解答】(5分钟) 第二课时 大自然的梨花美丽芬芳,人世间的雷锋精神温暖如春,彭荆风借梨花为我们展现了哀牢山的人情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语言、写作顺序和人物描写角度等方面深入探究作者是怎样展现这种人情美的。 【习研】(10分钟) 思考:1.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顺叙、插叙相结合 2.“我不能走”体现了邓稼先哪些品质? 明确: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工作极其负责、身先士卒的优秀品质。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述了“我们”投宿于小屋时的所见所闻,其中 “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 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 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 思考:标题的妙用 明确:1.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点明文章主旨; 3.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4.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全文六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