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098953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35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戊戌变法,教案
  • cover
第6课 戊戌变法 【内容主旨】 受甲午战败刺激,康有为、梁启超等一群具有爱国情怀和革新精神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先河。戊戌变法在重重阻力中虽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年留下的不只是人亡法息的悲情记忆,更是热血与担当的温情记忆。 【教学目标】 1.知道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所采取的举措,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及结果,初步理解时局变化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救国策略的认识之变、思想之变。 2.懂得著作、报纸著论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知晓史料背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学会从当时和长时理解历史事件的结局和影响。 3.感悟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艰难和曲折,感悟变法中的悲情与温情记忆。 【重点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难点:理解变法中的悲情与温情记忆。 【教学过程】 环节1:从戊戌的解释入手,戊戌年指的是哪一年呢?1898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呢?这场变法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从纪年方式入手,直接破题,导入新课。 环节2:(危机下的救亡)以康有为的年谱带出上书、宣传维新思想等史实(见资料附录1),介绍康有为救国主张。讲述公车上书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解读康有为的年谱,勾勒其经历、局势变化推动其主张形成,感悟思想的产生与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及社会现实的关系,懂得著作、报纸著论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知晓史料背后康有为在民族危机下的一种思想觉醒和诉求。 环节3:(救亡下的启蒙)出示史料、地图、知识分子的论述等(见资料附录2),分析受时事刺激,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一群知识分子为宣传变法所采取的措施,宣传维新舆论,启迪民众。 设计意图:了解先进知识分子为宣传变法、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感悟宣传变法对不同社会阶层所造成的影响,为戊戌变法的发生做铺垫。 环节4:(启蒙下的革新)讲述康有为第五次上书的故事,表格《1898年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地图、谢赞泰《时局图》、法国发行明信片等,勾勒变法前的局势变化,分析慈禧、光绪在变法前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从基于历史史实的故事、档案文献等分析变法的背景,初步学会多角度概述戊戌变法前的形势变化推动变法的进行,学会从当时和长时理解戊戌变法的发生。 环节5:出示戊戌变法具体内容(表格),讲述变法中的相关故事,结合相关史料(见资料附录3),从故事中,感悟变法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力、变法的艰难、重重矛盾,由此埋下失败的因子。 设计意图:通过对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的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类的学史方法,透过故事的讲述,思考变法维新对不同社会阶层所造成的影响,体会戊戌变法背后的矛盾与复杂,为之后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埋下伏笔。 环节6:(救亡的结局)分析慈禧在变法后的心理,简述戊戌政变的史实,讲述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宁可被杀头,思考变法志士甘愿为变法献身的根源? 设计意图:从变法志士献身变法中,感悟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这一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社会转型中展露出的责任与担当。 环节7:组织学生从认识之变、制度之变等角度,思考戊戌变法变的是什么?结合严复《戊戌八月感事》,从戊戌变法的过程与结果看,为什么说是悲情记忆?组织学生讨论: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仅仅是悲情记忆吗?这群奋起知识分子留给我们后人的到底是什么力量和财富? 设计意图:升华内容主旨,引发学生思考在寻找救亡图存道路上,戊戌变法给国人的启迪,为下面的探索道路作铺垫。 【资料附录】 1. 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光绪十四年(1888年)12月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