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00396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60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 cover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设计 1. 阅读并理解故事内容,欣赏故事的独特构思。 2. 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文体 1. 以问题引导: 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去旅行,你会带什么东西?”“你有想过带上眼睛去旅行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去体验一次独特的旅行,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2. 介绍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并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 3. 介绍作者刘慈欣: 刘慈欣是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著有《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作品。他的《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他的《流浪地球》于2019年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屏,深受观众的喜爱。 ◆活动二、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1. 学生自主浏览课文,教师提供导读问题,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人物和情节线索,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 (生浏览课文,勾画并批注,交流讨论后,师归纳明确) 预设: (1)小说中的人物有:“我”、她(小姑娘)和主任;主要人物是“我”和她(小姑娘);主人公是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2)“我”是小说的叙事者,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小说以“我”的经历见闻(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3)小说主要讲的是“我”带着一位被困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领航员的眼睛(即传感眼镜)去草原度假的故事。 3.理清故事情节。 教师: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梳理小说的结构层次。 (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内容并批注,交流讨论,师指导明确) 预设: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中间补叙了“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主任让“我”带上小姑娘的“眼睛”去度假。 第二部分(发展):“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 第三部分(高潮、结局):“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补叙地航飞船“落日六号”失事的情况。 第四部分(尾声):“我”挂念小姑娘,带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活动三、深入理解,品析写法 教师:这篇小说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制造悬念,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 逐段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段阅读故事,探讨故事的“悬念”、“伏笔”和“照应”等表现手法,深入理解和欣赏故事的构思和技巧。 示例: 悬念:“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开头就设下悬念,为什么要带“眼睛”?谁的“眼睛”?直到“落日六号”失事的补叙,读者才明白“她”的身份,豁然开朗。 伏笔:“她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除了太空,还有一个地方会失重!!”。 2. 分析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悬念”、“伏笔”和“照应”,并讨论它们如何影响故事的情节和结构。 (1)设置悬念 悬念:“我问她想去哪里。”“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 设置悬念,“她”为何如此慎重和期待?这次旅行对“她”有何特殊意义? “她渴望看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每一棵小草,看草丛中跃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