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00759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 教案 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4467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一,必修,统编,政治,教案,中国共产党
  • cover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材结构】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彻底完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的历程,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坚信,只要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就有光明的未来。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认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变革是符合历史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努力与探索?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议题教学】 总议题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近代史的时间轴 学生活动:记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间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新中国的成立》 议题1:谈一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学生回答: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一、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议题2: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确立的?确立的意义? 议题3: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成就和意义? 学生回答: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以及所学知识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 1949~1956)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一阶段:(1949-1952年) 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第二阶段:(1953-1956) 向社会主义过渡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及意义: ①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②意义: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1956-1966) 主题:怎样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议题教学】 总议题二:改革开放实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