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07909

5.1 法不可违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548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不可,同步,分层,作业,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道法 5.1 法不可违 同步分层作业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重要性)(P46)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P48)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的个人原因?(P48)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注意】书本上仅谈到了违法的个人原因,如果要完善违法原因这一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答案: 青少年容易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①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父母的溺爱,父母疏于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等。 4、★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类?(P48) (1)按违反的法律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按危害程度分:一般违法行为、犯罪 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 5、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6、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P49)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7、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P50)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8、如何防范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P51)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不违反纪律 B.不违反法律 C.不违反道德 D.不违反习惯 2.“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要弄清这一法律条文的完整表述,应该查阅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下列对违法类别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谭某某、毕某私自将道路中央的隔离栏拆下移走———民事违法行为 B.某民办教育机构拖欠员工工资、拖欠家长巨额学费———行政违法行为 C.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刑事违法行为 D.公安部原副部长孟宏伟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1446万余元———刑事违法行为 4.“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灭身”“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等谚语古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必然的联系 B.不良行为如果不防微杜渐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C.有一般违法的人,因其对社会危害不大,只要教育一下就行了 D.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应受到刑罚的严惩 5.“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 A.违法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6.王某在地铁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