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16252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3 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714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8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8 古诗二首 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依、尽”等11个生字,会写“依、尽”等9个字及扩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学习 重难点 感悟诗中的哲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特点仍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所以在本课中,要借助书中插图,让学生说说诗中描写的景物。在理解诗意时,主要抓重点词语,重点词语的意思明白后,整个诗意便容易理解。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图片导入,揭示诗题。 (设计意图:学生欣赏鹳雀楼图片,拉近与鹳雀楼的距离,交流图中之景,为后面想象诗歌画面做铺垫,通过画节奏斜线,先读好题目,初步感受古诗的节奏感)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美的地方可多了。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就展现了祖国各地的优美风光。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图片,展示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这四大名楼。 2.引出课题: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 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 3.简要介绍鹳雀楼。 4.简要进行作者简介。 5.导入: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我们先听范读。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读诗,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感知,有节奏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头脑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诗境,为后面品读诗句做铺垫。) 1.出示课件“我会读”,认读本课生字,点名读或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再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①教师导入:同学们,“依”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加一加”) ②字理辅助识字。课件出示“依”的字理演变图: 解读字理:甲骨文的“依”就像是婴儿包裹在被子里一样,包婴儿的被子就像是成年人的衣服,后来人们将“人”从“衣”中分离出来。所以“依”是依存、依靠的意思。组词:依靠、依赖、相依为命。 ③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记住本课的生字。 3.自读古诗,教师导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出示课件,教师指名读诗,相机正音正字,教师点拨古诗的停顿处,帮助学生感受朗读的韵律。 5.请学生练读古诗,教师指导评价。全班齐读。 7.出示课件,指导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出示范字。学生书写。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每首诗都有重点词教学,使学生在书写上有所得。) (1)请同学们观察“依、尽、黄、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2)范写指导: ①依:左窄右宽,右半部件“衣”的首笔点在竖中线右侧,长撇从横笔中部起笔,竖提在竖中线上,末笔捺从竖中线起笔。 ②尽:上宽下窄,两个点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竖中线处收笔,撇和捺写舒展。 ③黄:上部扁、宽,第四笔横长,在横中线上侧,“由”字的竖落在竖中线,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相平。 ④层:左上包围,“云”字的上横在横中线上,下部的撇和点上合下开,底部持平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诗人所描绘画面的壮美。多次引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理解。) 1.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