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16903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1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时练(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9816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第二,课时,防避,自然灾害,第四
  • cover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2023·福建福州期中)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据此完成1~2题。 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 ②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④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属于社会层面防灾减灾措施的是(  ) 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②加固河流堤坝 ③营造防护林体系 ④学习自救知识与技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7年中国5 515万人因洪涝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 143亿元。下图为“我国洪水频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我国洪水频度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中下游频度低 B.北方较南方频度高 C.东部较西部频度高 D.平原较山区频度低 4.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植树种草 C.修筑梯田 D.平整土地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6.野外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D.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如下实验: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如图)。据此完成7~8题。 7.木棍断裂之处,可用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 A.震中 B.震中距 C.震源 D.震源深度 8.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小明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是(  ) A.马上夺门而出 B.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直接从三楼跳下 D.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2023·天津河东检测)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略图”,该岛经常发生台风灾害。据此完成9~10题。 9.台风来袭前,该岛需要重点防御的灾害是(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该岛准备建设防御台风的“灾民安置点”,其合理的区位选择是(  ) A.容纳较多灾民的开阔海滩 B.可以抵御狂风的山崖下方 C.不会被洪水淹没的高海拔山顶 D.便于灾民就近集中的公共场所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下图示意某堰塞湖的形成。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滑坡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12.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 A.加固堰塞体 B.一次性摧毁堰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撤离堰塞湖下游居民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下图为“我国部分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与①处相比,②处的物资应当更多的储备(  ) A.薄帐篷 B.矿泉水 C.救生衣 D.保暖衣 14.图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共性是(  ) A.地势较高,人口稀少 B.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C.供水便利,通讯畅通 D.灾害多发,便于救灾 15.(2023·湖北武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创下近年来最低纪录。据美媒报道,截至2021年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6分)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应如何应对。(4分)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