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六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对异常分娩期患者进行判断、护理及健康指导 2.能协助进行试产、阴道助产、阴道及异常 新生儿的护理配合,能指导膝胸卧位矫正臀位。 3.能正确的使用缩宫素 。 能说异常分娩病因、治疗与效果、临床表现及 护理措施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技巧;各角色 之间并能很好的相互合作。能运用冬梅护理精 神指导护理实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教学目标 产力 产力异常 产道 骨产道 异常 软产道异常 胎儿 胎位异常 胎儿发育异常 难产 生理 病理 VS 任务一 产力异常妇女的护理 【病例导入】 某女,孕39周,10小时前因腹痛来医院就诊,诊断已临产,检查:宫缩1次/10分,子宫较软,胎先露S-1 ,宫口开大2cm。 ? 【展开讨论】 1.判断分娩进展是否顺利? 2.该妇女怎样处理和护理? 影响分娩因素有哪些,怎样判断产程是否正常? 产力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课 前 复习 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包括子宫收缩乏力(简称宫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简称宫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 子宫收缩。 【概述】 产力异常的分类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协调性协调性(急产)继发性原发性不协调性(高张性)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力异常 一 宫 缩 乏力 【病因】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胎先露下降受阻,是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的原因。 2.精神源性因素 精神紧张和恐惧使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初产妇多见。 3.子宫肌源性因素 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瘤、多产、子宫发育不良和畸形等。 4.内分泌失调 临产后产妇体内雌激素、催产素、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孕激素下降缓慢。 5.其他 临产后不恰当地使用大剂量镇静、解痉和麻醉类药物,抑制子宫收缩。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认真阅读产前检查记录如产妇身高、骨盆测量值、 胎儿大小,了解有无妊娠合并症,判断有无相关病因史。 宫缩乏力是分娩异常的常见表现。影响分娩的其他因素, 如产道异常,胎儿异常和精神因素等多以产力异常为外 在表现而引起重视。产力异常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所引起。 【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1. 产力方面 评估子宫收缩的节律性(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强度)、 对称性和极性。对使用缩宫素的产妇,注意产妇对缩宫素的 反应。 (1)协调性宫缩乏力 2.临床类型及表现 又称为低张性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 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内压力低,低于 l5mmHg(2.0kPa),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 原发性 宫缩乏力 指产程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 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 下降,导致产程延长; 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多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 继发性 宫缩乏力 【护理评估】 当宫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用手指去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先露下降及子宫颈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协调性宫缩乏力时由于宫腔内压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护理评估】 (2)不协调宫缩乏力 又称高张性宫缩乏力,不具备正常子宫收缩的特点,表现失去正常的对称性和极性,宫缩间歇时宫壁仍不能完全放松。 子宫收缩呈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 点来自子宫一处或多处。 ———无效宫缩,产程不能进展。 胎儿胎盘循环障碍,出现胎儿窘迫。 产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胎位触不清,胎心不规律,宫口扩张早期缓慢或停止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延缓或停止,潜伏期延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