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23133

第7课 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7905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中国历史,高教,学期,高一,中职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第7课 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 一、重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一、重归统一 “开皇之治” 为巩固统一,隋文帝杨坚,创立并发展了诸多意义深远的制度,建立了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发展生产,对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在他统治时期,全国安宁,编户大增,仓储丰实,南北民众得以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史家称之为“开皇之治”。 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自恃强盛 大兴土木 过度劳 民伤财 阶级矛盾激化 一、重归统一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公元618 隋朝灭亡 隋朝灭亡原因:滥用民力、严刑峻法、社会矛盾尖锐。 利: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弊: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一、重归统一 汴河怀古(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一、重归统一 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二、政制创新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 三 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 部 尚书省 决策机构 审议机构 执行机构 唐朝继承三省六部制并有所调整 最近朝中 人才不够啊…… 中书省 起草诏令 门下省 审核诏令 来场科举考试如何? 可。 尚书省 执行诏令 安排了安排了。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在做了在做了。 科举考试报名开始 唐太宗 三省六部制职能: 特点:分工明确、彼此制约 二、政制创新 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意义: 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② 三省分工明确,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③ 集体决策,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减少决策失误; ④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政制创新 律法 隋文帝时,颁行《开皇律》,废除一些酷刑,推行法行宽平原则 唐朝颁布《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隋文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糊名法,锁院、誊录。进一步完善。 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宋太祖 光绪帝 二、政制创新 选官制度:科举制 二、政制创新 选官 方式 选官制度:科举制 血缘关系 军功 门第 考试能力 依据 标准 商周时期 战国—秦朝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年 品行才能 意义: ①打破数百年来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中央政府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二、政制创新 选官制度:科举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贞观之治 (626—649)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子,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三、开明政治 影响: ①改善了百姓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