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23694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627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第一次,解析,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宁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然至春秋时期,家臣由西周“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掌握国家命运的“陪臣”。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时期(  ) A.血缘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B.封建贵族享有广泛特权 C.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D.官僚政治体制逐渐萌发 2.商朝统治者几乎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需要神意来决定。如图为《殷墟文字丙编》第302号正面拓片:A壬寅卜,(què)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商王王子)翦基方(方国)。”B壬寅卜,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弗其翦基方。”据此,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王权与神权相互结合 B.商朝宗法制开始受到破坏 C.甲骨文是记录文明的载体 D.商朝历史有确考文字记录 3.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 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 4.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前几代分封因血缘关系近,尚能维护中央权威,越往后血缘关系越淡泊,越不能控制,导致中央权力下降,诸侯王即使不合格也不能罢免;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以法治及皇权来维护,不合格官员可以随时撤换。这表明(  ) A.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分封制不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C.分封和郡县是完全对立的制度 D.皇权传承不再受血缘关系制约 5.秦朝建立后,有人对秦始皇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山自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事统上法。秦始皇的应对举措,意在(  ) A.宣扬君权至上思想 B.扩大五行之说影响 C.证明权力的合理性 D.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6.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20余万秦代竹简,全面反映了秦王朝的历史。其中有官府的库官(相当于现在的仓库保管员)向上级报告日常工作的内容,内容甚至详细到一天捉多少只老鼠,而且格式统一工整。由此可见秦朝(  ) A.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B.地方宗族势力强大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 D.官僚体系急剧扩张 7.汉文帝有次在朝会时问丞相陈平关于案件与钱谷问题,陈平说:“应该问廷尉和治粟内史。”文帝问:“那你负责什么呢”。陈平回答:“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对下使万物各得其所;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使百姓归附。”据此可知,汉代(  ) A.官员人数众多 B.实行内外朝制度 C.君相矛盾尖锐 D.政府分工专业化 8.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兼职,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  ) 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 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 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 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作者意在强调行省制(  ) A.削弱了中书省行政权力 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与郡县制有本质的区别 10.明初沿用元制,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率百官,总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