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3425

8.4.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个课时 课件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8012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4.1,可持续发展,之路,两个,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33张PPT。8.4.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RED问题opulationesourcesnvironmentevelopmentP R E D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名词解释四者的关系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开始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实施大规模的修路计划和开发计划。随后几十年,大量人口移入,人们在这里毁林开荒,开辟大型牧场,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热带地区的土壤失去了雨林的保护,肥力迅速下降,这些土地最终被废弃。森林大量砍伐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当地居民生活陷入困境。自然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恶化发展陷入困境思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着重重矛盾PRED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自然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酸雨2.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3.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描述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观”。 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人与自然的关系1.史前文明时期“崇拜”2.工业文明时期“征服”, 人与自然矛盾激化3.后工业化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尊重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人类与环境能演奏一曲协奏曲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追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实际上是指可持续的发展。解决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阅读111 思考: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协调哪几个方面问题? 3、可持续发展有哪几个三维度?每个维度分别居于什么地位? 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社会相互协调第一,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第三,社会持续发展(目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时间:1994年3月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 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封面有它惯用的颜色,白色的叫白皮书(如葡萄牙),蓝色的叫蓝皮书(如英国),红色的叫红皮书(如西班牙),黄色的叫黄皮书(如法国),绿色的叫绿皮书(如意大利),因而白皮书、蓝皮书等往往成为某些国家的官方文书的代号。但事实上,一国使用的颜色不限于一种。 白皮书小资料: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9个 12个+2 10个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异表现在: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低平,便于开发利用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多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源短缺低低低高高高海南风光,适宜发展--大草场,适宜发展--江南水田,适宜发展-- 你能从直观的感受中得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吗?想一想因地制宜小结: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从上面四幅图中,我们知道,农业主要的四个部门是 。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 ,获得的产品是 本身。什么是农业? 地形陡峭,坡度大,水土容易流失。但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 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坡度小,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做“宜牧则牧”地势平坦,利于耕作,且靠近水源,便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