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41336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2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17,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
  • cover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章节的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主要介绍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培养对声音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a. 理解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机械波。 b.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c. 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总结规律。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可能还不够清楚。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声音的产生和听觉器官的结构。 b.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吗?有没有听说过声音是一种机械波?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 a. 准备一段录音或演示声音传播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听取。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有什么特点? c. 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示例: 教师播放一段录音,例如钟声。学生观察并描述声音是如何从扬声器传播出来的,声音的传播路径是什么,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吗?学生可以提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观点。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 a.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空玻璃瓶和一根细棍。 b. 实验步骤: - 将细棍放在空玻璃瓶的口上。 - 用手指敲击玻璃瓶的侧面,观察声音传播的情况。 - 尝试将细棍放在玻璃瓶的底部、侧面和顶部,观察声音传播的变化。 c.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在小组内讨论总结声音传播的规律。 示例: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当细棍放在玻璃瓶的口上时,声音传播得更远、更清晰。当细棍放在玻璃瓶的底部或侧面时,声音传播的效果变差。学生可以总结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需要有空气分子作为介质,介质的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效果。 第四环节:总结归纳 a.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总结的规律。 b.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一种机械波,传播方式有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 示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并提供示意图,标注空气传声、固体传声和液体传声的特点和例子。例如,空气传声可以包括人说话、风吹树叶等;固体传声可以包括敲击木板、敲击墙壁等;液体传声可以包括敲击水杯、水中声音等。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a.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b. 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方式: 1. 空气传声:人说话、风吹树叶 2. 固体传声:敲击木板、敲击墙壁 3. 液体传声:敲击水杯、水中声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声音传播的理解,培养了观察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