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无明显抑制作用的有长春新碱、博莱霉素。 2.消化道反应:恶心、厌食等。 3.肝功能损害: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减退等。 4.肾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急性或慢性血尿素氮升高等。 第二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5.免疫抑制:长期大量使用时,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 6.影响生殖功能:可精子减少、不育症、闭经、畸胎等。 7.其他可引起脱发、肺纤维化、周围神经炎、听力受损、心肌毒性、出血性膀胱炎等。 第二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病史,询问用药史及过敏史;了解化疗用药方案及每种化疗药物的特性。 2.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使患者成为用药护理的主动合作者。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贫血、感染、出血或出血倾向等征象,并按医嘱定期检查血象。 4.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高纤维素食物、产气食物或过冷、过热的食物。 第二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用药注意事项 5.出现口腔溃疡者,应保持口腔清洁,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予温凉的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多喝水、多说话、多进食,促进咽部活动,局部用3%双氧水或碳酸氢钠液擦洗,表面涂生肌散或冰硼散。 6.向患者说明脱发的可逆性。对于脱发,迄今尚无药理学上的防治方法,用止血带捆扎于发际或戴冰帽可一定程度地预防。 7.注意注射部位药液外漏的防护和处理。 第三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作用与用途】 结构与叶酸相似,能竞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叶酸不能转化为四氢叶酸,导致DNA和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属周期特异性药物。 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特别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等。 【不良反应】 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用药前后应密切监测血象,口腔溃疡是毒性反应的首发特征之一。大剂量还可导致肝、肾损害,妊娠早期应用可致畸胎、死胎。 第三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氟尿嘧啶 【作用与用途】 结构与尿嘧啶相似,可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从而影响DNA的生物合成。此外,本品还能掺入RNA的合成,干扰RNA的生理功能,是常用的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用于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也可用于卵巢癌、宫颈癌、膀胱癌等。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重者血性下泻而死,骨髓抑制,脱发等。静脉给药,因刺激性可致静脉炎等。神经毒性较大,可出现精神症状和共济失调。 第三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巯嘌呤 【作用与用途】 在体内转变为硫代肌苷酸,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干扰嘌呤代谢,阻碍DNA合成。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主要用于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较大量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也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第三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二、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环磷酰胺 【作用与用途】 体外无活性,在体内转化成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本品抗瘤谱较广,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乳腺癌等有效。 【不良反应】 脱发发生率高,有骨髓抑制(粒细胞下降明显),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