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基本结构: 1. 共同母核--氢化骈四苯,(A 、 B 、 C 、 D 四个环)。 2. 不同品种为环上4 、 5、6、 7 位上取代基团不同。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四 环 素 类 基 本 结 构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天然 : 四环素(tetracycline) 土霉素(terramycin) 半合成 : 米诺环素(minocycline,二甲胺四环素)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强力霉素)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药动学特点: 有限--每次>0.5g,并不成比例增加吸收。 络合--多价金属离子Ca 2+、Mg 2+、Fe 2+、Al 3+等在肠道与其络合,减少其吸收。 3) 肾排--60%原型肾排(四环素)高. 用于尿路感染 4) 酸增 --在酸性环境中性质稳定, 抗菌效果好。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药动学特点: 有限--每次>0.5g,并不成比例增加吸收。 络合--多价金属离子Ca 2+、Mg 2+、Fe 2+、Al 3+等在肠道与其络合,减少其吸收。 3) 肾排--60%原型肾排(四环素)高,用于尿路感染。 4) 酸增 --在酸性环境中性质稳定, 抗菌效果好。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抗菌作用与用途】 G+ 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部分葡萄球、炭疽、破伤风、产气杆菌 G- 菌:脑膜炎球、大肠杆、痢疾杆、肺炎杆、流感杆、布氏杆 四 体:支、衣、立克次体、螺旋体 某些原虫:阿米巴 无效:绿脓、伤寒、结核、真菌、病毒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抗菌作用与用途】 耐药性: 耐药株较多,特别是G+球菌、肠道菌: 天然四环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 天然与半合成四环素有部分交叉 (如 四环素耐药株对米诺、美他仍敏感)。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 :刺激所致。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等。饭后服减轻(但减少吸收) 2.二重感染 :敏感菌株受抑,不敏感菌株大量繁殖。 1)真菌病:念珠菌所致鹅口疮、呼吸道炎、肠炎、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2)假膜性肠炎(难辨梭菌):脱水、肠壁坏死、休克、可致死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一、四环素类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3.对骨骼和牙齿生长的影响 沉积于骨、牙,与Ca 2+结合 变黄 发育不全 禁用于 妊娠4个月以上的妇女 8岁以内的儿童 畸形、龋齿 发育障碍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二、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chloromycetin) 为左旋光学活性(左旋有效), 合霉素为消旋,已停用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二、氯霉素 【抗菌作用与用途】 G+菌:不及青霉素、头孢菌素 G- 菌:大多肠杆菌科高度敏感 伤寒、副伤寒 — 首选 其他G-菌:百日咳、肺炎、变形、布氏、痢疾 杆菌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均敏感 — 不首选 四 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作用强;支原体、螺旋 体有效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二、氯霉素 【抗菌作用与用途】 抗菌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肽酰基转移酶,使P位肽链不能移向A位,阻止肽链延伸。 作用位点与红霉素、克林霉素的作用位点相近,可能产生竞争拮抗作用。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二、氯霉素 【抗菌作用与用途】 药动学: 吸收: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维持6~8h,4次/d 分布:均匀,易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可达 血浓度的35%~65%,可用于细菌性脑膜炎。 代谢:90%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当肝功能 降低时,可蓄积中毒。 排泄:约10%原型肾排,尿路感染有效。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二、氯霉素 【抗菌作用与用途】 临床应用: 1.伤寒、副伤寒:首选;(次选氨苄、阿莫西、SMZ+TMP、氧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