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节 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第五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抗生素 第六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八节 抗结核病药 第九节 常用消毒防腐药 本章重点 1.掌握天然青霉素抗菌谱、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物的抗菌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一线抗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抗菌药、抗生素与化学治疗的基本概念,熟悉半合成青霉素的特点、用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用途和用药注意事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以及庆大霉素、大观霉素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3.了解克林霉素的特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氯霉素的特点,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用途、用药注意事项,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的用途,各类消毒防腐药的特点及用途。 第一节 概述 抗微生物药是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用于体内抗微生物、寄生虫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药物称为化学治疗药。 第一节 概述 1.抗菌谱:是指抗微生物药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窄谱: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葡链肺淋脑 炭气破白肉 肺流肠痢变布鼠 百霍绿军伤幽门 一枝一线连四体 2.抗生素 指某些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其他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代谢产物,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 第一节 概述 3.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和抗生素。 4.耐药性:是指抗菌药与病原体反复多次接触后,病原体对该药的感敏性降低甚至消失,也称为抗药性。 5.抗菌后效应:指细菌与抗菌药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机体消除后,其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菌作用仍会维持一定时间,这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第一节 概述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细胞浆 细胞壁 细胞膜 蛋白质 影响膜通透性 抑制DNA合成 抑制叶酸代谢 影响RNA合成 影响蛋白质合成 抑制胞壁合成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6-氨基青霉烷酸 头孢菌素类: 7-氨基头孢烷酸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共性 2. 有交叉过敏反应 1. 化学结构相似 3. 抗菌机理相同 4.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相同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 G(Penicillin G)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现用现配;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3)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过敏反应严重 注意:葡萄糖注射液的pH3.2~5.5。 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H为6.0~6.5, 结果: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可加速青霉素 的β-内酰胺环开环水解而使效价降低。 原因:葡萄糖注射液在生产中为提高澄明度合 格率和热压灭菌时的稳定性都加入了一 定的盐酸; 溶媒 :0.9%氯化钠 pH5~7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类———青霉素G(penicillin G) 【抗菌作用与用途】 青霉素对繁殖期敏感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敏感菌株包括G+菌、G-球菌及螺旋体,属窄谱抗生素。 1、G+球菌感染: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葡萄球菌除金葡菌以外)等。 2、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