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压力概述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但目前普遍认为,压力是指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二)压力源的概念 压力源又称应激源或紧张源,指任何能使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即能引起机体生理及心理状态发生异常的因素。 一、压力概述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三)压力反应 机体对压力源所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称压力反应。压力反应一般分为两类。 1、生理反应 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增加、胃肠蠕动减慢、肌张力增加、敏感性增强、免疫力降低等。 2、心理反应 包括认知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二、对压力的防卫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第一线防卫———生理与心理防卫 1、生理防卫 包括遗传因素、身体的一般状况、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等。 2、心理防卫 指心理上对压力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二)第二线防卫———自力救助 当一个人面对的压力源较强大而防卫线较弱时,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两方面的压力反应。若反应严重,就必须采用自我救助的方法来对抗和控制压力反应,以减少发展成急、慢性疾病的可能。 (三)第三线防卫———专业辅助 当强烈的压力源导致心身疾病时,就必须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由医护人员帮助病人掌握各种应对技巧,如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和教育,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等,以利于疾病痊愈。 三、适应概述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适应的概念 适应是生物体促进自己更能适合生存的一个过程,是应对行为的最终目标,是所有生物的特征。事实上,适应是一种长期的应对行为,因为人们无论遇到何种压力源,都会企图去适应它,若适应成功,身心得以维持或恢复平衡;若适应有误,就会引起疾病。而疾病作为压力源,又会促使人们采取一系列应对行为去适应。主动适应是人的最卓越的特性,是人体维持内外环境平衡和对抗压力的基础。 三、适应概述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二)适应的特点 1、稳定性适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在人遭遇压力源刺激时,机体会动员全身心的力量以适应压力源对机体所造成的不平衡,从而维持个体的最佳身心状态,即内环境平衡。 2、主动性适应是一种主动的动态过程,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3、整体性适应是一种涉及多个层面的全身性的反应过程,适应可以同时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个层次。 4、差异性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5、有限性适应是有限度的。虽然压力源的作用会使人改变处事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但适应不能超过一个人的身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的稳定范围。 6、时间性适应效果与时间有关。时间充分可以适应得较好,否则难以适应。 四、对压力的适应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一)生理适应 1、代偿性适应指当外环境对人体的需要增加或改变时,人体所作出的反应。 2、感觉适应指人体以某种固定情况的连续刺激而引起的感觉强度的减弱。 (二)心理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人们感到有心理压力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去认识压力源,摆脱或消除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一般可通过学习新的行为(如松驰术)或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适应。 四、对压力的适应 第三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三)社会文化适应 1、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指调整人体的行为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习惯、信仰,应对各种团体与家庭的压力。 2、文化适应文化适应指调整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某一特殊文化环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