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44391

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1401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西,入学,答案,试题,历史,联考
    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联考 历 史 注意事项: ①试卷共6页,答题卡1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② 正式开考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黑色水性笔填写清楚并张贴条形码; ③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不得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中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2. 《史记 苏秦列传》载:“临淄之途,车毂(gǔ) 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该景象的出现根源于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商鞅变法的推动 C.礼乐制度的崩溃 D. 华夏认同的形成 3.下图是考古发掘的几方秦朝印章(含印文拓片)。据此判断,秦朝 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在地方上推行分封制度 C.随葬品中必须有官员的印信 D. 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下图为汉代某项政策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政策的实施 A.消除了朝廷与诸侯间的矛盾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杜绝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D.表明朝廷推崇黄老治国理念 5.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 B. 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 有益于社会教化 6.据统计,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海关税收最高时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20%。宋仁宗时期,每年中央税收约50万贯,到南宋高宗时,仅广州一处每年的税收就高达110万贯。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海外贸易发达 B. 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C.中央财政宽裕 D. 内部统治比较稳定 7.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 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 已有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8. “唯我独尊”的泱泱大国俯下身段向一直被他们鄙视的“夷人”学习“长技”,而且一学就是30 余年,开启了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却因“把原封不动的专制帝国潜人到现代化的潮流中去”而注定遭遇失败。材料中的“改革” A.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C. 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积极尝试 D. 寄希望于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9.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 一文中写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 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 ”陈独秀意在 A. 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0.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对赣南、闽西等地农村进行调查。面对“农民只谈点家常事,脸上 没有笑容,也不多讲”的局面,毛泽东请农民吃饭并送他们被子,让他们了解党的真意。毛泽东对调查内容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并提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须放在农村的主张。这些做法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调动了农民的抗战积极性 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1945年4月至6月同美、苏、英、法等国一道参加了制定《联 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必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