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辜负 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吗? 拓展训练 蔺相如、晏子、周恩来等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 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 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 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周恩来答: 基辛格问: 西方记者: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周恩来答: 拓展训练 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问: 答: 每天有多少人过桥? 五个人: 尼克松 周恩来总理 南京长江大桥 工、农、兵、学、商。 问 答 学习目标: 一、巩固古汉语词汇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体会说话技巧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谋略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汉室皇族。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读准字音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jū fú guī xi n g o yōng náo qiāng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使: 派。 谓: 对……说。 易: 交换。 其: 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以: 用。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加惠: 施予恩惠。加,施加。 虽然: 即使这样。 受地于先王: 于先王受地,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 愿: 希望。 译文: 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地方换小的地方,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希望终身守护着它,不敢交换。”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 于是。 使:① ② 派,派遣。 出使。 于: 到。 译文: 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1.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问题思考 “出小饵而钓大鱼”是秦国国君的老伎俩。秦惠文王(许商於六百里地给楚怀王以促齐楚断交)、秦昭襄王(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和氏璧)都曾使用过。 第一段复习检测 1.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从故事情节来分,本段属于故事的: 2. 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安陵君婉言拒绝,有情有理,表现安陵君恭谨诚恳之情的语句是: 安陵君拒绝秦王所持的理由是: 3. 解释:辱 易 加惠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听: 听从。 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以:① ② 凭。 者: ……的原因。 把。 错意: 打主意。错,同“措”,放。 译文: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