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燃料与燃烧》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不能鉴别O2、CO2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A.稀盐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紫色石蕊试液 D.燃着的木条 2.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塑料盖的作用是防止面粉进入空气,引起粉尘污染 3.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体积变小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在遇冷、受压时减小 B 浓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水溶液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C 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汽油分子不断运动且有可燃性 D 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A.A B.B C.C D.D 4.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B.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了气泡,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5.在生日宴会上,人们经常会在许下美好的愿望后吹熄生日蜡烛,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燃着的烛心温度降低 6.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铁铸成锅 C.汽油做燃料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7.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一氧化碳 B.实验结束时,试管中的固体粉末全部消失 C.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撤出导气管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错误的是 A.焦炭:冶炼金属 B.干冰:人工降雨 C.活性炭:杀菌消毒 D.氮气:保护气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B.用氢氧化钙可以配制波尔多液 C.洗涤剂洗油污应用的原理是溶解 D.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食用含氢氯化铝的药物 10.下列关于“物质—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火箭发射———可燃性 B.红磷———做烟幕弹———燃烧时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C.碳———冶金工业———还原性 D.金刚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硬度大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 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都含有相同原子 A.A B.B C.C D.D 12.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燃料,下列关于燃料及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实验中,可观察到气球先膨胀,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气体 B.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氢能等 D.通过分馏石油获得煤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13.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的原因是: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 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工业生产中碳酸钙的分解 14.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干冰与二氧化碳 B.水与过氧化氢 C.石墨与 C60 D.液氮与液氧 二、填空题 15.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用图 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得的结果小于 1/5,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2)图 b能观察到溶液变红的是烧杯 (填烧杯序号),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