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52583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课件--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中国历史全一册(20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8370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0张,一册,中国历史,高教,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学习目标 一、知道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二、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 三、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史前文化遗存 文字出现以前的时期一般称为史前时期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从各地考古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存来看,中华文明起源呈现本土原生、多元发展、互相影响的特征。 自学 找出史前时期有哪些代表性文化遗存及其主要文化特征 仰韶文化 半坡遗址 磨制石器、陶器 龙山文化 城子崖遗址 黑陶 红山文化 牛河梁遗址玉雕龙玉器、象牙器 玉琮 玉璧 良诸文化 其他原始文化 (大汶口文化 )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之前或与夏初略有交错。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是中国浙江钱塘江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据战国古籍《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 良渚文化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其核心内穷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和政治权利其余嫡子和庶子则被封为诸侯或卿大夫。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受封诸侯有捍卫王室、镇守疆土、献纳贡赋、朝觐述职、领兵从征等义务。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西周的礼乐制度,界定着人们在社会秩序中的具体位置,协调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使人人个就本位,各尽其分。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西周时期社会阶层结构 在分封和征服的过程中,西周社会形成贵族、亚民和奴隶三大群体。周代贵族分为王室、诸侯、卿大夫、士等阶层,其形成是实施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果,他们享有官位世袭等等等特权。平民的上层称为“国人”,有参与政治、接受教育的机会。战时还有当兵作战的权利和义务。亚民的下层称为“庶人”,庶人多数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职业固定,身份世袭,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劳役,但不能服兵役,也无从接受教育。至于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罪犯,西周时期奴隶以称“臣妾”者居多,其死生完全掌握在主人手里。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用骨文是指商朝统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田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这些被称为“卜辞’的文字,字形成熟,因此莫定了汉字的基础。 特点: 涉及范围广泛 吉凶由商王自行判断 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到了商周时期,青铜器治铸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些青铜器铸造精良,器型厚重典雅,纹饰繁富丽。商周青铜器治铸技术之高和艺术之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商朝的青铜器大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