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162544

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下册10.3澳大利亚──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第1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52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理,课时,国家,大的,大洋洲,面积
  • cover
《澳大利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排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紧密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内容,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起学生对某些地理现象和事物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某种地理事物的规律的能力,判断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表现欲极强;加上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分国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通过库克船长寻访澳大利亚、初识澳大利亚、考察澳大利亚、开发澳大利亚的过程为主线,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3、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比较综合、画图等方法 学法设计与指导 读:读图、归纳; 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 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 课时安排 共三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展示视频———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宣传片的展示,引入新课,今天学习澳大利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探究渴望) 寻访澳大利亚 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的国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的过程。 2.请同学们看课本P65页图,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 3.小组合作一:在澳大利亚简图中画出赤道、南回归线,写出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南极洲 4.播放课件: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 5.播放课件:库克给女王的第一封信———澳大利亚的位置 二、初识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播放课件:猜测图片中哪些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2.播放课件:通过澳大利亚国徽引入澳大利亚特有的植物。(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这些稀有动植物有哪些特点? 4.学生回答: 古老、进化不完全 5.教师过渡: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 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