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67639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593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财富,教学设计
  • cover
基本信息 设计人 教材版本及章节 统编版 选必三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从敦煌古籍《金刚经》的流传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最后一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回顾、升华的地位。本课内容主要叙述了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以及世界各国采取的种种保护措施,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国际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的介绍,点明“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全册宗旨,以此落实历史学科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当前“3+2+1”选课模式下的历史类学生。他们对历史学习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经过初中和将近两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后,他们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整一个中学教育体系来看,高二学生虽则个性强,有主见,但社会阅历较少、学业繁重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教学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情境化、情境内容问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落实各项历史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以敦煌古籍《金刚经》的流传为视角,学生在生动的历史细节中了解文化遗产的分类、定义,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举措和原则。 2.通过视频、图片资料、学术研究观点、时间轴多种形式设置历史情境,在任务驱动和问题链引领下,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认识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 3.学生通过感悟古籍《金刚经》和莫高窟遭遇劫难和涅槃重生的历程,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树立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理性态度和博大胸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 难点:认识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5.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和讨论法。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视频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技术应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教师通过 PPT自定义动画功能,依次显示谜面文字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并作答。 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引出“古籍”概念和古籍《金刚经》,介绍本课基本流程。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谜面提示进行推理,找出谜底“古籍修复师”。并自由作答。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文字与图片信息。 展示本课基本流程。活动意图:以古籍修复师为答案设置趣味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谜题难度适中,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出“古籍”概念,自然过渡到新课环节。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2 第一章节:古籍·缘起 一、世界遗产包含哪些类型? 1.简单介绍古籍《金刚经》背景 知识。 2.布置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一】:请阅读课本第88-90页,根据世界遗产的类型划分,说一说敦煌古书《金刚经》和古籍修复技艺分别属于哪一种遗产类型? 3.将【任务一】分解为有难度梯次的问题1和问题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 4.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定义。学生活动2 学生阅读课本并梳理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借助学案完成: 问题分解1:利用图示法梳理下列概念关系。 问题分解2:敦煌古籍《金刚经》属于哪一种遗产类型? 在完成【任务一】的 基础上,阅读课本 “历史纵横”部分,思考“文化遗产”的定义 。 派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