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69416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9959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 素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是“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任务一:走近作者 遏制( ) 飓风( ) 肆意( ) 濒临( ) 震颤( ) 俯瞰( ) 深渊( ) 云霄( ) è jù sì bīn kàn yuān chàn xiāo 任务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积累词语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水、洞穴等很深。 濒临:紧接,临近。 缩影:指同一类型的人或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遏制:制止,控制。 流转: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1.本文的题目是“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一生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 任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作者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部分(1):开篇提出总的观点,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第二部分(2—4):作者分别叙述了人生的三大追求即爱情、知识、同情心。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总写 分写 总写 3.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罗素一生有过几段爱情,他曾这样说过:“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爱情让他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博大。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第一位:艾丽丝· 皮尔索尔· 史密斯 婚姻时间: 1894~1921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22岁,艾丽丝大5岁,此事遭罗素家人强烈反对,没有出席婚礼。1902年婚姻 出现问题,罗素移情别恋,1921年正式离婚,艾里丝对罗素感情很深,离婚后对罗素的动向仍甚为关注。 第二位:多拉· 布莱 婚姻时间: 1921 ~1934 英国作家,女权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两人曾一同访问苏联和中国,回国后结婚,时年多拉27岁,罗素49岁,婚后生有一男一女,他们创办了学校,双方有一份可以允许对方发生婚外情的协议。两人感情最终还是破裂了。 渴望爱情 第三位:皮特· 斯彭斯 婚姻时间: 1936~1952 她是多拉雇的家庭教师,两人在这段时间产生感情,结婚时皮特26岁,罗素64岁,婚后生有一个男孩,她对罗素完成《西方哲学史》有很大贡献。1949年双方感情破裂,1952年皮特以罗素遗弃她为由与之离婚。 第四位:伊迪丝· 芬奇 婚姻时间: 1952~1970 (罗素去世)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已经80岁了,伊迪丝照顾罗素直到他去世,这段婚姻带给晚年的罗素很大幸福。 4.罗素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希望了解人类心灵 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 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人 自然 社会 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希望了解人类自身、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强烈愿望。 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 20世纪初,他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5.罗素同情的人类苦难,具体指哪些? 具体指饿中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对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