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79305

【大单元教学】1.2教学设计+课时课件:运动的描述+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62587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设计,单元,人教,机械运动,第一章,物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机械运动》在2022新课标中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部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单元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科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参照物、速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 本章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例1 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例2 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概念:九个概念———单位、国际单位制、误差、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一个公式———v=s/t 物理思维:三种方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两个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平均速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经历探究过程,客观记录测量结果,感知误差的存在,体会减小误差方法的应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估算,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差别。 2、知道参照物的选取如何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3、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4、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通过读图辨认出两者的区别。 5、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二)学业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2、学会利用间接测量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正确测量和读数。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六、教学难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在思维方面,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之前,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但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很容易养成片面看待问题,既看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的习惯。在兴趣方面,根据学生既喜欢物理又害怕难等等现象,怕的是计算题,特别是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孩子们。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地重要。同时根据中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可又没有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原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的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本章活动主题: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非常喜爱创术,总是随身佩带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