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79898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703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古代诗歌阅读 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 15-16 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 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①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注释:①寒螀:寒蜇(jiāng),似蝉而较小,青赤色。 15.下列对以上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桂枝香》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 B.《满江红》词首三句写繁华的景象如春光般消失得无声无息,带有沉重的怀古情绪,呼 应诗题,定下全篇感伤的基调。 C.两首词都以化用名句之法丰富词作内涵,如“叹门外楼头”“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等。 D.两首词都把眼前实景、想象虚景相勾连,都将登临怀古、自叹身世相绾合,笔力雄浑, 境界开阔,堪为豪放之作。 16.评论家说:怀古诗多将历史和现实两重时空并置叠映,借此“睹物兴情”(语出刘勰《文 心雕龙·诠赋》)。请结合两首“金陵怀古”,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 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凉簟、清风,给人以凉爽之感,烘托词人白日里闲眠醒来之后的清爽舒畅。 B.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反用古人之意,展现其心境的超脱与闲适。 C.“自觉功名懒更疏”一句表明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因此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体现词人的懒惰、不思进取。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公务之闲,下片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16.有人评价此词“洒脱与沉郁”并存,请结合最后三句简要分析。(6分) 浙江省嘉兴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返校测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6-16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 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 C.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D.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料得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