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89174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204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渡、索”4 个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战士们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能准确说出课文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体会诗歌中点面结合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课文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体会诗歌中点面结合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任务一:了解背景,知晓诗体 汇报课前搜索的关于红军长征路上的小故事;初步感受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了解毛泽东个人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 3.了解诗体:(七律;长征,是诗的题目) 4.请生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任务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2)听范读,自主检查,共同感受诗歌的磅礴大气。 2.指导书写、理解词语。 (1)会写律、崖、渡、索这四个字 提示注意:“律”右边每一横平行等距,“云崖”的“崖”和山有关,所以是“山字头”。“大渡”指“大渡河”,和水有关,所以“渡”要有“氵”。“索”的下方不是“系”。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意思 任务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七律.长征》,思考诗歌大意。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读懂的和疑惑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明确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任务三:再读全诗,思考问题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映出来? 任务四:细品全文,体会情感 1.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 远征难 ) (2)你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难?(不怕 只等闲 ) (3)“万水”和“千山”分别指的是什么? (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山、岷山。) (4)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心句、总领全文 ;属于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 (5)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战士? (6)指导朗读首联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2.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2)你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这些艰难险阻?(腾细浪 走泥丸) (3)“腾细浪”指的是五岭像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走泥丸”指的是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着的小泥球。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回答关键词: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点面结合中“点”的描写 ) (4)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战士? (5)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6)思考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