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196386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物理八上同步教学 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803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同步,2023-2024,练习,利用,教学,学年
  • cover
2.3 声的利用 一、多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近距离时我们都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是因为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低 C.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声波具有能量的特点 D.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利用了空气传声速度快 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C.“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3.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演奏时,拿琴弓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响度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演凑的声音是次声波 二、单选题 4.如图是1977年6月14日出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的商代铜鼓,是商代晚期遗存下来的战鼓。轻敲鼓面,它仍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不能传递信息 D.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5.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Robertson和Viet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6.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三、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拿一根细棒用相同的力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②_____; (2)材料三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_____Hz;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