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8701

第2单元 微生物 2.1 细菌和病毒 (课件)(共15张PPT)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74049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科学,六年级,青岛,PPT,15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单元 微生物 2.1 细菌和病毒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式获取关于细菌和病毒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能基于所学知识,对微生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并能做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疾病预防。 教学目标 谈话导入 无处不在的细菌和病毒 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它们对我们只有害处吗? 细菌和病毒究竟是什么样的? 细菌的形态 认识细菌和病毒 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 病毒的形态 认识细菌和病毒 (大小)一个细菌≈3万个病毒 病毒的形态 认识细菌和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猴痘病毒 狂犬病病毒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生存方式 认识细菌和病毒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①动物病毒 ②植物病毒 ③细菌病毒 模拟细菌的繁殖 认识细菌和病毒 细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来繁殖的。一个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4个,4个分裂成8个…… 利用米粒模拟细菌的繁殖,填写下表。 模拟细菌的繁殖 认识细菌和病毒 一般的细菌约20分钟分裂一次。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个细菌一个小时后能分裂成多少个?两小时呢?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很多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和病毒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充分利用它们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对不利的一面进行防范,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它们带来的危害。 动手做一做 拓展活动 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取一部分鸡或鱼的内脏埋入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总结 大小:十分微小,10亿个细菌才相当于一颗小米粒。 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微生物,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 与人类的关系:食品发酵、 生产沼气 、增加土壤肥力、生物制药、使人生病。 在自然界的作用: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为植物提供养料。 大小:非常微小,大约3万个病毒才相当于一个细菌那么大。 形态:球形、杆形……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生存方式: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与人类的关系:制成疫苗,使人生病。 细菌 病毒 (1)填空题。 ①细菌有( )、( )和( )等形态。 ②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由( )和( )组成。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 ②被狗咬伤,易感染狂犬病毒。( ) ③多洗几遍手,手上便不会有细菌和病毒了。( )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乙肝病毒属于(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噬菌体 ②如果一种细菌每隔30分钟分裂一次,2个小时后,一个细菌能够繁殖出( )个细菌。 A.8 B.16 C.32 ③下列生物中,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腐生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④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们远离有害的细菌。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使用过电脑键盘后要洗手 B.经常给家里的宠物洗澡 C.没有煮熟的肉里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将肉煮至五分熟即可 基础达标 综合探究 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观察和探究过程。 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见到了青霉菌。他观察到在青霉菌的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而在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生长有大量的细菌。于是他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内容: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