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08907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1259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解析,阅读,文本,文学类,汇编
  • cover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调研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也讲究曲笔,力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情节曲折,迭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转的美感。 “曲笔”,颇类似于相声中的埋“包袱”,先层层铺垫,设下伏笔,有时还故意拖延,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逗人一笑。当然写文章不会像说相声那样“逗乐”别人,但表现手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还伸出两个手指迟迟不肯断气,家人多次猜测,他都摇头。读到这里读者肯定想急于了解原因,但作者就是不马上告诉你,直到后来才被仆人猜中,原来是桌上灯盏里点了两根灯芯,老爷怕费油,家人挑去一根,他才断气。当然,拖延的手法要掌握好“火候”,过早就亮出结果,收不到好的效果,太晚了也会适得其反。“曲笔”,还可以用误会的方法,来设置悬念,如《驿路梨花》中有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文章层层设疑,悬念迭出,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此外《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人,也是靠误会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为人物的命运捏一把汗。俗话说:“人贵直,文贵曲。”文章委婉曲折,才能引人入胜,而且曲美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因此,在写文章时不妨在“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所以,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和“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的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移情别恋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或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或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收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曲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琵琶反弹 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 (摘编自崔国明《古典诗词中的“曲笔”的主要类型》有删改) 材料二: 鲁迅“ 曲笔” 的范式有二:一是瑜儿坟头的花环;二是不叙单四嫂子没做梦见宝儿的梦。前者是用典型细节作为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后者是回避某种悲哀寂寞的情节。 先解读“花环”式的曲笔。这类曲笔,可说就是一个象征符号,它的意义不在符号本身,而在符号所包含的普遍意义,亦可说中国传统诗学的意象。立象以尽意,“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比如“芙蓉”,即荷花,这一形象常含蕴自然、清新、美丽、高洁的品质。故屈原有诗“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则可认为是为作品增添“言色”。 “花环”式的曲笔不但是对生者对那些猛士、准猛士的慰藉和鼓舞,也是对亡灵最好的告慰。然而,有人并不看重这“花环”,认为“花环”是“脱离群众”的胡诌。此外小说中的“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