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22669

(陕西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7(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824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专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
  • cover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陕西专用) 第七模拟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愧怍(zuò) 惩戒(chěng) 腈纶(jīng) 大义凛然(lǐng) B.盘桓(yuán) 瘦削(xiāo) 拂晓(fú) 咬文嚼字(jué) C.蓦然(mò) 殷红(yīn) 两栖(qī) 锲而不舍(qiè) D.炽热(chì) 发酵(jiào) 绯红(fēi) 锐不可当(d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附丽 侦辑 不屑置辨 浮光掠影 B.诡谲 暄哗 一曝十寒 意想天开 C.扭绞 惆怅 目不忍睹 援疑置理 D.炼达 狡黠 文采藻饰 咨诹善道 3.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3)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5)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8)天上的明星现了,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9) ,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10)这就是白杨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 4.《庄子·山木》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组人物,结合相应的作品内容,简要论述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保尔与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鲁迅与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阅读是生命本体的相互映照。②人类最重要的知识,最伟大的智慧,就深藏在最伟大的书籍里面。③哲学家波普尔说:“即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只要图书馆里的书籍保存完好,人类就可以重建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精神家园”。④这就说明阅读对人类来说是传承文明和产生文明的途径。⑤没有阅读,人类文明就没办法延续,没办法发展和提升。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综合性学习(7分) 6.学生手机不能带入课堂是“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要求之一。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与手机保持距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用自己擅长的硬笔书法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你的活动宣言,请在下面米字格中按顺序写出“彩”字的笔画。 远方有美丽的风景,身边有多彩的故事,前方是你斑斓的未来,放下手机,世界原来精彩无限! (2)为了让同学们厘清手机对于中学生的用途,更好地了解“不带手机进入课堂”的可行性,学校对三个年级的学生的手机用途做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统计图(下图),请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班级就“初中生可否带手机上学”组织了辩论会。辩论会上,正反双方各抒己见,请你代表反方发表观点并阐述一个理由。 正方:我方认为初中生可以带手机上学。手机可以方便我们与家长、老师、同学的联系,而且手机带来的信息量丰富,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补充并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是我们的学习小助手。 反方: (4)活动结束,同学们对“手机不能带入课堂”的管理政策有了明确的认识,请你运用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同学们勿沉迷手机。 三、阅读。(46分)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