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设计 课题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共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2.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是围绕“留心观察”的专题来组织的,有两个语文要素:1.体会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我家故乡的杨梅》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借助例文引导学生,可以写观察到的发现,还可以加入自己观察时的想法,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让人看得明白。 课时 第 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例文,学习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 1.细读例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2.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二)细读例文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出示: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 (1)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2)杨梅的颜色: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水。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 ①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第2至第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