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26387

统编版语文三上 27.一个粗瓷大碗教案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46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统编,语文,三上,一个,粗瓷,大碗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一个粗瓷大碗教案设计 课题 27.一个粗瓷大碗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学习独立识字。 (2)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 2.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爱”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是: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这正是本单元习作的要求,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要求写事,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的过程,使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真实地经历与感受。 本文通过描写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粗瓷大碗,并被赵一曼偷偷送给了七班,成为了七班的菜盆。让我们了解了赵一曼在艰苦生活中是如何关心战士,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我们也体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3.学情分析 学生对课文所处的时代比较陌生,教学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赵一曼的事迹资料。另外本篇课文的课题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句型模仿造句。 2默读课文,理解“一个粗瓷大碗”的意思,感受大碗背后的深意。 3通过学习本课,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句型模仿造句。 2默读课文,理解“一个粗瓷大碗”的意思,感受大碗背后的深意。 3通过学习本课,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彻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评价任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能用句型模仿造句。 2.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爱心贯彻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 教学活动设计 一、话题引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是用什么碗吃饭呢 预设学生回答:金属碗,不锈钢碗,瓷碗,木碗,圆碗,碟子 2课件出示粗瓷大碗图片。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现在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个碗,赵曼那时候仅仅用了一次,但背后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板书: 一个粗瓷大碗) 3.鼓励学生齐读课题后进行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4.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记下来问老师,直到读懂为止。 (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 3.识记生字、生词。 4.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知人物,知情节。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阅读课文,先自己阅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深入讨论,解诀疑难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时,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从而在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5.简介赵一曼。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 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三、小组深入合作,进-步了解故事情节 1.在小组中讨论,分配学习任务,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合作学习。 2.讨论以下问题: (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2)见到碗之后,赵-曼为什么拒绝接受呢 (3)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来-大碗高粱米饭 当时抗日联军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4)从哪些方面能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