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29774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3.4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36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版,五四,八年级,上册,3.4 光的折射,同步
  • cover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3.4 光的折射》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A. B. C. D. 2.(3分)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时间单位 3.(3分)[2021江苏泰州二模,中]小明去商场买鞋,站在竖直放置于水平地面上高为40cm的试鞋镜前面时,看不到自已穿的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能让他看到镜中鞋的像的是( ) A. 小明离镜子远一些 B. 穿着鞋的脚抬高一些 C. 将镜子绕底边逆时针旋转一些 D. 弯腰或下蹲一些 4.(3分)我国的诗词文化辉煌灿烂,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楼台倒影入池塘”,池塘中有楼台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 “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5.(3分)学习了透镜的相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的焦距是,凸透镜的焦距是,凹透镜的焦距是。小王分别设计了图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6.(3分)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 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7.(3分)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 增大像距 B. 增大像的大小 C. 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 D. 增大取景范围 8.(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组装器材时,没有将烛焰、凸透镜与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则实验中( ) A. 烛焰经凸透镜不能成像 B. 光屏接收到的像不清楚 C. 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心 D. 光屏可能接收不到像 9.(3分)小威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 B. C. D. 10.(3分)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 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1分) 11.(3分)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现象。“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说的就是光的_____现象。 12.(2分)如图所示为某桥在平静的水面的“倒影”。形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光的_____,若桥和“影”的正中间“圆”的直径为,则该“圆”顶部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 13.(2分)在明亮处,眼睛均正常的甲、乙两名同学,甲通过平面镜恰好看到了乙的眼睛,则乙从这一平面镜中_____“一定能”、“一定不能”和“可能”看到甲的眼睛,这是因为_____。 14.(3分)小明为判别直径相同的两透镜的类型,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在纸上得到相应的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其中形成甲光斑的是_____凸凹透镜,判断的理由是_____,为了判断形成乙光斑的是哪种类型的透镜,小明将透镜远离纸片,观察光斑的大小一直变大,由此小明判断此透镜_____是凹透镜一定可能一定不。 15.(1分)人眼是一台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保持不变,通过调节品状体的焦距,便可以看清楚远处或者近处的物体。如图是人眼看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