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60976

16 朱德的扁担 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532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朱德,扁担,教案,2课时
  • cover
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2.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4.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1.明白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 2.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导课。出示: 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1)揭示谜底,出示扁担图。 (2)识记生字:扁(很扁)(扁扁的) 担(担子)(扁担) (3)强调:担,本音是四声,这里读轻声。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扁担和人物故事相联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谈话导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朱德爷爷与扁担的故事。(板书:朱德的扁担) 二、初读课文,熟知生字 1.自学要求: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识生字。 (1)教师指导:读好翘舌音“志、朱”,前鼻音“扁、担”,整体认读音节“志、伍”。 (2)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3)说一说“扁、担、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扁”的偏旁是“户”。“担”的偏旁是“扌”。“志”的偏旁是“士”。 3.认识新词。 同志 队伍 敌人 路陡 整夜 打仗 心疼 不料敬爱 (1)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2)开火车再读。(单排火车、双排火车) (3)重点强调:读准平舌音“泽”,翘舌音“朱、志、整、仗”,后鼻音“疼、敬”。 4.交流识记方法。 (1)运用图片识记:出示革命领袖朱德的照片,简要介绍。 (2)词句识记:如“志、伍、敌、仗”,可组词“同志、队伍、敌人、打仗”,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 (3)换一换:“但”减“亻”换“扌”就是“担”。 (4)减一减:“偏”减“亻”是“扁”。 5.初读课文: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互相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出示,P8-P13。) 书写指导扁:半包围结构,属于左上包围右下,被包围部分则要写端正。“户”部撇稍长向左下伸展,同时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超出“户”。 战:左右结构,左短右长。右部“戈”的斜钩要写得长而舒展,不要写成“弋”。 2.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说说好在哪里。 四、感知课文,了解背景 1.整体感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 1928年,朱德和毛泽东在( )会师,但是山上( )不多,需要人到山下( )。( )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战士们心疼( ),把( )藏起来,朱德又找来( ),并写上“( )”五个字。 指名回答,出示答案:井冈山 粮食 挑粮 朱德 朱德 扁担 一根扁担 朱德的扁担 2.历史背景介绍: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 (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布置作业:抄写新词各三遍。 2.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有关朱德的其他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