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是指当体内外环境的有害因子的刺激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后,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损伤分为可逆性损伤(如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如细胞死亡)等。一、变性(一)细胞水肿(二)脂肪变性(三)玻璃样变性:1.细胞内玻璃样变性2.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3.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四)黏液样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称为变性。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种。(一)细胞水肿细胞水肿是指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的肾、肝、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肉眼观:旧称混浊肿胀。镜下观:胞质内出现许多淡红色细小颗粒颗粒变性,水变性,气球样变。图2-4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二)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三酰甘油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多发生于肝、心、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肉眼观:肝脂肪变时,肝体积肿大,包膜紧张,颜色淡黄,质地较软,切面有油腻感。镜下观:球形脂滴(呈空泡状),其核被挤向细胞的一侧轻、中度肝脂肪变性,可自行恢复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性称脂肪肝重度肝脂肪变性,可肝硬化图2-5肝脂肪变性肉眼观图2-6肝脂肪变性镜下观(低倍)图2-7肝脂肪变性镜下观(高倍)(三)玻璃样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均匀一致、无结构半透明状的蛋白类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1.细胞内玻璃样变性2.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性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四)黏液样变性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的现象,称为黏液样变性。二、细胞死亡(一)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是不可逆性损伤。当细胞发生不可逆代谢、结构和功能障碍,可引起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凋亡两类。(一)坏死1.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凝固,嗜酸性染色增强呈深红色(3)间质的变化:融合成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物质。临床上将坏死后的组织,称为失活组织。其特点是:失去原组织的光泽,无血管搏动,无弹性,切开后无新鲜血液流出,失去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图2-8 细胞坏死时细胞核的变化 (一)坏死1.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凝固,嗜酸性染色增强呈深红色(3)间质的变化:融合成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物质。临床上将坏死后的组织,称为失活组织。其特点是:失去原组织的光泽,无血管搏动,无弹性,切开后无新鲜血液流出,失去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一)坏死2.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脑软化脓液急性胰腺炎(3)坏疽:1)干性坏疽2)湿性坏疽3)气性坏疽(4)纤维素样坏死图2-9肺结核病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图2-10足干性坏疽表2-1三种坏疽的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发生部位四肢末端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深达肌肉开放性创伤发生条件动脉阻塞,静脉通畅动、静脉均受阻动、静脉均受阻细菌感染腐败菌感染腐败菌感染厌氧菌感染病变特点干燥、皱缩、黑色,边界清楚湿润肿胀、污黑或暗绿,边界不清,恶臭肿胀、蜂窝状,污秽、暗棕色,边界不清,恶臭,按之有捻发感坏死类型凝固性凝固性+液化性凝固性+液化性中毒症状轻严重严重病变进展慢快快(一)坏死3.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3)机化:坏死组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4)包裹和钙化(二)凋亡单个细胞程序性死亡预存的死亡程序主动性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