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64694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日期:2024-06-2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8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
  • cover
5.2.3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本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先观察教材的图片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重点) 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重点) “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测,激趣导入,激发热情 蜜蜂跳舞同巢工蜂通知蜜源存在的报信的一种形式。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1.PPT展示以白蚁为例描述社会行为的特征 同学们对蚂蚁类群比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以白蚁群体为例,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2.以狒狒为例来描述社会行为的特征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狒狒之间会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分成等级次序。从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分工,又加上某些群体中等级。 共同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三)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资料分析 1.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2.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首领”往往是年长者吗?为什么? 答:不是。在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四)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实例和学生一同分享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1.信息交流方式———动作 2.信息交流方式———声音 3.信息交流方式———气味 4.探究:蚂蚁的通讯 ①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 答:蚂蚁的通讯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②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答: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③在容器内放入少量清水的目的是什么? 答:让蚂蚁只能借助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从而把气味留在木条上。 (五)达标测评,总结延伸 1.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 ①白蚁 ②蝗虫 ③蜜蜂 ④黑猩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D) A.一群狒狒组成严格“等级社会” B.工蜂喂养蜂群中的蜂王 C.蚂蚁成群结队搬食物 D.母鸡带小鸡 3.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不包括(D)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语言 4.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A) A.蜘蛛织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 B.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蜜蜂能通过“舞蹈”与同伴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