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67075

第11课 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89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原卷版
    第11课 短文二篇 ( 课下注释小练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念无与为乐者 ⑤盖竹柏影也 ⑥相与步于中庭 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案自查 ) 【答案】辉映;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大概是;共同,一起;只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辉映; ②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 ③句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 ④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考虑. ⑤句意:原来是竹子,柏树枝叶的影子。盖:大概是; ⑥句意: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 故答案为:辉映;消散;坠落;考虑,想到;大概是;共同,一起;只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 。丹阳秣陵人,著有《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答案】(1)华阳隐居;陶隐居集 (2)苏洵;苏辙 【解析】【分析】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 故答案为:⑴华阳隐居;陶隐居集;⑵苏洵;苏辙。 【分析】注意作者的名字不能写错,例如“弘”不要写成“鸿”,“轼”“辙”注意偏旁。 2.读《答谢中书书》,按要求填空。 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 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 。 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 【答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②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③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④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的句子。 3.读《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②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主旨句 )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分析】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