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69876

第14课 背影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856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背影,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14课 背影 ( 课下注释小练 )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奔丧 差使 簌簌 琐屑 jí chú pán tuí 狼 踌 跚 废 ( 答案自查 ) 【答案】sāng;chāi;sù;xiè;藉;躇;蹒;颓 【解析】【分析】注意易错点,“丧”是多音字,本题中读第一声;“差”是多音字,本题中读chā;“簌”的声母是s不是sh;“屑”的韵母是ie不是e;“藉”是草字头,不是竹字头。 【分析】给汉字注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 课后培优练 级练 )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2.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交卸(xiè) 典质 蹒(pán)跚 举著提笔 B.簌(sù)簌 赋闲 颓(tuí)唐 触目伤怀 C.踌(chòu)躇 狼籍 奔(bēn)丧 敬而远之 D.栅(shān)栏 琐屑 惦(diàn)记 情郁于中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举著提笔”应为“举箸提笔”; C项,“狼籍”应为“狼藉”; D项,“栅”应读“zhà”。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C.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D.如今初中生近视情况日益严重,原因是过度看手机造成的。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B项,成分残缺,可在逗号前加上“的活动”。 D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课文《背影》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 B.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 C.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 D.“我”舍不得离开父亲。 【答案】B 【解析】【分析】父亲的差使交卸了,他又这么大的年龄,他以后的生活肯定非常艰难。据此分析可知答案应为B。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能力。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句的意思。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点描写了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 C.《背影》一文开始写“背影”,指出最难忘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但后面展开写家庭情况,跟主题没有关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删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情感。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朱自清不是革命家,他是民主战士。 B项,本文共写四次背影,其中重点描写的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 C项,二、三段是不能删去的,它们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故答案为: 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