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70633

6.1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一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11471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自然,特征,农业,一课,一练,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多高原山地 B.能源不够 C.劳动力资源不足 D.水资源紧张 塞罕坝曾是“飞鸟无栖树,黄沙满天飞”的荒原沙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塞罕坝人创造了绿色奇迹,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读塞罕坝林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塞罕”在某少数民族语言中是“美丽”的意思,这个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3.塞罕坝曾经“黄沙满天飞”,此现象多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随着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年均降水量增加 C.日照天数增加 D.沙尘天气增加 5.“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移民的过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B.森林资源丰富 C.社会治安良好 D.交通便利 6.北方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7.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小麦、香蕉、甘蔗是本区的主要作物 C.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 D.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是本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8.我国出产冬小麦的农业基地是(  )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开凿始于战国时期,开凿难度极大。古代劳动人民依靠双手,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了一条长达150多千米的浩大河道,使渭河以北的大部分沃野得到自流灌溉。读郑国渠及其附近区域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泾河、洛河流经的地形区为(  ) A.黄土高原 B.秦岭山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10.获得郑国渠自流灌溉的地区耕作制度为一年(  ) A.三熟 B.两至三熟 C.一熟 D.一熟或两年三熟 11.郑国渠开凿修通后(  ) A.渭河的水可以流入洛河 B.洛河的水可以流入泾河 C.渭河的水可以流入泾河 D.泾河的水可以流入洛河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省区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界线C大致与1月   等温线相吻合,大致与   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界线B是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与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 三、图文材料题 13.下图为“我国北方某中学校园平面示意图”,同学们在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时用GPS测得花坛的经纬度为(109°E,34°N)。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用   来指示方向,体育场位于A教学楼的   方向。 (2)若在图上量得池塘到花坛的直线距离为1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米。 (3)上海的经纬度为(122°E,31°N),该校位于上海的   方向。 (4)一年中,A教学楼正午影子最短时,我国正处于   (节气)。校园内计划再种植一些果树,最适宜种植的是   。(单选) A.荔枝 B.柿子 C.菠萝 D.香蕉 四、识图题 14.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读“ 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海是我国的内海;   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并 以“黑土地”著称。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这种后果的气候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华北地区虽然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在每年的春季,由于气温回升,蒸发强烈,但季风雨带未到达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旱,所以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紧张,故本题选D.。 【答案】2.C 3.A 4.B 【解析】【点评】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①外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