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出 血(hemorrhage)自学 概念:血液自心、血管腔逸出,称为出血。 按血液逸出机制: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 按血液逸入部位分:内出血、外出血 按出血大小和范围:血肿、淤点、体腔积血 名称: 血液蓄积在组织间隙─血肿 血液蓄积在体腔中─积血 组织或皮下微小出血点─瘀点 组织或皮下较大出血点─瘀斑 鼻出———鼻衄 呼吸道出———咯血 子宫大出———血崩 消化道———呕血,便血 泌尿道———尿血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破裂性出血: 外伤 心、血管本身病变:如动脉瘤 病变侵蚀破坏血管:如溃疡或肿瘤 (二)漏出性出血: 血管损伤:如缺氧、败血症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缺乏 二、病理变化: 体腔内:积血(血液、血凝块)。 组织内:血肿 皮肤、粘膜、浆膜:瘀点、瘀斑。 三、后果: 取决于出血量、速度、部位。 漏出性出血:少→后果轻;多→重→休克 破裂性出血:快 超过循环血量 20-25%→出血性休克 重要器官者→致命,如心包出血 功能障碍:脑内囊出血→肢体偏瘫 慢性出血→贫血 甲下血肿 皮下淤斑 左侧内囊 侧脑室 脑 出 左测内囊处可见明显出血,血液浸渍脑组织, 形成大片出血灶,并破入侧脑室。 。皮肤出血点 。皮肤出血斑 感染、中毒、缺氧,及维生素c缺乏,可使微血 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损伤,红细胞漏出于血管外。 漏出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