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1042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239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 cover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3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 夏天,小溪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2.(3分)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凝固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华 3.(3分)下面几种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4.(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 “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 “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 D. “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6.(3分)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有一种常见的物态变化,它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凝固 7.(3分)、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水浴加热图甲和用酒精灯图乙加热碘锤的方法观察“固态碘升华”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则关于这两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形成的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B. 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都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 C. 两组实验中紫色碘蒸气的形成,都经历了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 D. 酒精灯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8.(3分)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 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 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 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9.(4分)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态,该过程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4分)舞台为了渲染气氛,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其原理是:舞台上喷撒 干冰时,干冰_____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_____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1.(4分)冬季的早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经常会有一层厚厚的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 。 12.(4分)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小梅同学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 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应按照 _____的顺序组装器材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实验中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_____。 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 _____填“快”或“慢”,这表明 _____的吸热本领更强。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煤油的比热容为,如图中的图象正确的是 _____。 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3.(12分)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个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 四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4.(6分)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