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4942

17* 昆明的雨 课件(共32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0次 大小:146462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昆明,课件,32张,PPT,素材,教学设计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目标1 了解雨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相关的人、事、物。 目标2 体会文中所写与昆明的雨之间的联系。 目标3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真切的想念。 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写人、事、物体传递对昆明的想念之情。 难点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文本特点。 一、导入:(出示下雨的画面)眼前有雨景心中有诗情。面对雨景,请用一句带有雨的古诗说出你的心中所想。 老师心中浮现出来的是苏轼的一句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汪曾祺面对雨景又会写下怎样的文字呢? 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板书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要想更好的体会文章,我们要做到知人论世,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介绍)老师用一小段视频带领同学们去了解作者汪曾祺。 教师导言: 汪曾祺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就读于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多年后在昆明的雨中由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的昆明展现开来。 2、字词检测 二、整体感知 一读: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雨的描述,概括昆明雨的特点。 导问:哪个句子写出了雨的特点?昆明雨的特点———丰满、饱和、旺盛 二读:同学们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也发现了,只有2-5段是对雨的描述,那么剩下的篇章都描写的是什么?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将找到的事物写在任务卡上。 教师归纳:除了雨,作者还写了昆明的景、人、事、物。 2、教师导问: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景、事、物、人,试着找出来,并想一想,作者写的这些,和昆明的雨有什么联系。 景:雨季的雨景 物: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事: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送缅桂花的房东 3、学生活动:读语文书的阅读提示,说一说作者的行文思路,作者是如何将雨和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的? 教师总结: 昆明的雨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昆明岁月的念念不忘,作者从给宁坤作画说起,接着为我们勾勒了昆明雨季的景致。随后笔锋一转巧妙的从昆明的雨景转到昆明雨景中的事物上———肥厚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杨梅、坠着雨珠的缅桂花,将雨季的形象写的饱满而又形象具体。除了写这些昆明雨季中有代表性的景和物之外还描写了记忆中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人———卖杨梅的女孩、给房客送来缅桂花的房东,三笔两笔的涂抹,不精细的描绘,便传达出昆明的人情味。最后写了我在雨中的经历,和好友在莲花池边散步,在小酒馆喝酒停驻,引发乡愁和诗情。 这便是本文的脉络,看起来作者的选材有些琐碎,但由于有雨这个意象贯穿其中,围绕雨的话题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景、物、人、事。其中凝聚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想念,所以零散的事物被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散文的文体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三读:正如我们对汪曾祺的了解,曾在西南联大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这段往事铸就了汪曾祺内心深处异常深厚的昆明情结。年近古稀之时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下面我们就寻着作者的足迹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可以用老师给的句子说话。 教师示例:示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与要好同学来到莲花池边小酒店喝酒的午后。 预设: 1、作者如数家珍般的谈论起昆明的各种菌子,家常又美味的牛肝菌,高格调的青头菌,菌中之王鸡枞,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还有华而不实的鸡油菌。 2、写雨季缅桂花时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都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三、教师小结 (师生齐读文章最后一部分) 正如文章所呈现出来的,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了生活中琐细的事物娓娓道来,平淡自然却又饶有趣味。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