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5481

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测评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10428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评卷,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单元
  • cover
2024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不同少数民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示少数民族分布区 (  ) A.有一定的面积、范围 B.划分指标多样 C.区间界线明确 D.区内没有差异 2.与我国其他大多数区域相比,图示区域少数民族众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源 ④历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两图示意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3.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2所示区域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  ) A B C D   我国江南地区的园林、古镇等旅游景区,以及民宿庭院中常常可见到青瓦立式铺设(将瓦片竖立着铺装)的地面。青瓦立式铺地不仅是建筑装饰的艺术,也是在南方气候背景下形成的、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到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我国江南地区出现青瓦立式铺地的原因的是 (  ) A.雨季长,减少地面积水 B.南方屋顶多用青瓦 C.路面粗糙,防滑 D.夏季气温高,减弱热量在地表的积聚 6.测量发现白天青瓦地温度要明显低于石板砖地和水泥地的温度,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 A.青瓦地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削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B.青瓦地缝隙大,含有泥土和水分,比热容大 C.青瓦立式铺设将热量传导至土层 D.石板砖地、水泥地比热容小   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的科学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区,并对各个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能源奇缺”,故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供暖分界线。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也是影响体感温度(人体感受到的温度)的重要因素,当气温低于15℃时,相对湿度越大,会感觉越冷。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图中区域建筑物设计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区的东部应重点防风沙 B.b区应防寒并兼顾防热 C.c区应防积雪和冻土 D.d区应防雷电和台风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南方地区难以集中供暖的原因,不包括 (  ) A.建筑物的保暖性能较差 B.供暖期短,管网维护费用高 C.能源消耗量大,能源供应不足 D.南方冬季体感温度高于气温   读我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关于图中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10.关于图中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性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1.甲区域与丙区域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 B.丙区域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域海拔高,气温低 D.甲区域年降水量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12.比较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农业角度来看,其共同点是 (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开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13.乙区域附近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