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6249

2014-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专题分类--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145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4-2023,政权,答案,统一,元朝,并立
  • cover
2014-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专题分类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五年高考 考点1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1.(2022全国乙,26,4分)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 答案 A 据材料“重要州府设两名”“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且“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可知,材料主要阐释了宋代通判的建制员额和职责权限等,这体现了在地方行政上,通判与州府长官分工明确,彼此制约,有利于规范地方行政,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为防止武人干政,北宋实行崇文抑武方针,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排除B项;通判是宋初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而设置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州府彼此制约,设置通判只是分化了州府权力,而非削弱了州府权力,排除D项。 2.(2021北京,3,3分)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 ②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 ③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 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C 由地图信息可知,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①错误;由地图信息可知,新县更多设置在移民较多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唐末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所以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②正确;由地图信息可知,税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经济比西部地区更繁荣,③错误;五代十国至宋初将很多税场升为县,朝廷派遣官吏治理,说明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④正确。综上,②④符合题意,选择C项。 3.(2023山东,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答案 A 据材料可知,张载认为封建制下“分得简”,适度的地方分权就可以做到“治之精”,所以圣人不会过度的专制和集权,“必以天下分之于人”,这样“则事无不治者”,结合所学可知,针对宋代精细的中央集权、地方孱弱的问题,张载主张适度扩大地方权力,A项正确;材料谈论张载对封建的认知,并没有说要恢复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度,B项错误;材料中张载主张适度扩大地方权力,并未主张健全中央机构,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员选拔的问题,更没有主张要简化这一程序,D项错误。 4.选必1·社会治理(2022北京,3,3分)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各地知州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既可以“宣上恩德”,又“有大功于名教”,这佐证了北宋注重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放松经济控制的相关信息,B项排除;材料无法说明政府鼓励文学艺术创作,C项排除;北宋时期,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但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 5.(2019课标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 A.加重了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