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8347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563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八年级,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 cover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整体感知,导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预习展示,积累资料。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吴均当史官时,实写历史,帝不喜,烧其书,罢其官,吴均被免官后于山水中寻找真趣。 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 (三)解说标题。 布置:题目《与朱元思书》中的“与”和“书”二字应怎样理解?整个题目该怎样解释?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四)了解本文体裁及相关文体知识。 提问:大家在预习中可曾了解本文的体裁?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本文属于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特点:讲求对偶,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写景要注意条理,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多媒体展示结构图】 一(第1段):总写富春江景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2段):分写异水。 二(2、3段)分写“奇山异水” (第3段):分写“奇山” 教师小结:《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四、自学质疑,理解文句。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美景,描述意境。 1布置:请同学们用心听读,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