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299676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6263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练习 一、单选题 1.他们是退休的高校教师,平均年龄77岁,虽然涉足着不同的领域,但同样不怕辛苦和繁琐,借助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兴的传播方式,将毕生所学与年轻的网友们分享,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所感,传播给课堂之外更广大的人群。这种不计回报、默默奉献的行为,虽不惊天动地,却让人热血沸腾、感铭深刻,他们也被评为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这主要表明( ) ①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同学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总书记之所以点赞“自找苦吃”的精神,是因为(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价值的前提 ②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走美好的人生道路 ④青年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坚信“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的姜仕坤,磨穿了鞋底、跑白了头发,换来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的黄文秀,扎根乡土、奉献家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新时代十年来,无数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创造了光辉业绩。这启示我们( ) ①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价值观能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吴王锁,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吴王锁把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职责内的事情做好,正如他所说:“学会相对论,找准定位点;实践相对论,走好人生路”。吴王锁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张顺东夫妇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④要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孔乙己”很早就是一个文化符号,现在“长衫”也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最近不少人用“孔乙己不脱长衫”来形容大学生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从事接地气的劳动。材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③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④劳动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之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 )。 A.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B.劳动精神就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学校教育是培育劳动精神的根本途径 D.劳动精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