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03206

2.2风成地貌-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4-06-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558179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2张,课件,一册,必修,教版,风成
  • cover
(课件网) 新湘教 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 必备干货 课标解读 1、能识别给定区域的各种风成地貌,描述其景观特点和分布特征。 2、能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3、知道风沙活动的成因和危害,能说出防沙的具体措施。 目 录 CONTENT 01 风蚀地貌 02 风积地貌 03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①危害、防沙措施②防护林防沙、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③豫东沙地 ①风蚀作用(吹蚀、磨蚀)②风蚀蘑菇、壁龛、柱、残丘、沟槽③雅丹地貌 ①新月形沙丘②拓展:沙丘形成条件、沙 垄、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 04 知 识 拓 展 ①风力与风化、风蚀谷与波浪岩、风蚀柱与风蚀蘑菇、风力搬运②沉积物与风向、固定与流动沙丘③黄土高原形成、雅丹形成过程、平顶与鲸背、沙地沙丘治理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1. 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山脉的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图2—20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颗粒粗细分带 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沉积,沟壑纵横的地貌是流水侵蚀。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会出现哪些与风力作用相关的地表形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风力作用的影响,会出现风蚀地貌(戈壁、风蚀蘑菇等)和风积地貌(沙丘)。 图2—20 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颗粒粗细分带 讲练结合 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特有的不良地质现象,一般出现在新黄土层中,老黄土层中很少出现。下图示意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关系。 1.导致黄土暗穴形成陷穴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重力塌陷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解析:1.黄土陷穴一般出现在新黄土层中,老黄土层中很少出现,原因可能是老黄土层是经过长期的风力沉积作用,压实作用强,土层坚固,不容易出现黄土陷穴,而新黄土层由于压实时间短,结构较疏松,黄土暗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形成黄土陷穴,A正确;堆积作用、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表,不会导致黄土暗穴形成陷穴,BC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讲练结合 2.新黄土层比老黄土层中更易形成陷穴的原因是新黄土层( ) A.降水较多 B.植被较茂密 C.土质较疏松 D.坡度较陡 3.黄土陷穴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 A.降低土壤肥力 B.危害工程建设 C.导致洪涝灾害 D.污染地表径流 2.C 3.B 解析:2.新黄土层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压实时间较短,土层较疏松,直立性差,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坍塌,C正确;新老黄土层所在区域的降水差异不大,A错误;老黄土层和新黄土层的植被覆盖度差别不大,且植被茂密,固土作用强,不易形成陷穴,B错误;新黄土层由堆积作用形成,形成时间短,可能坡度更小,老黄土层遭受流水侵蚀等,可能坡度更大,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3.黄土陷穴是由于新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差,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坍塌形成的一种现象,但并不会降低土壤肥力,A错误;但是对于工程而言,黄土坍塌会影响到路基建设,因此B正确;洪涝灾害是由于降水和地形原因导致的,与黄土陷穴无关,C错误;黄土陷穴并不会污染地表径流,D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面沉积,则形成各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