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306628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2 地形和地势——地势(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9757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势,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2.1.2
  • cover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重点和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如何辨别山脉的走向。 地形地势特征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设计思路 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成为“中国自然环境”的开篇。按理说,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地形原本就已经包含了地势方面的情况,但是,为了强调起见,本节标题仍然定为“地形和地势”。依据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我国各类地形的生动景观图开始,逐步过渡到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我国地形的兴趣,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一:探究我国的地势特征。 方法导引:对比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分布图”。 问题引领:1.你知道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吗? 2.找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并读出大致海拔; 3.找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读出大致海拔; 4.通过观察“中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示意图”,归纳我国的地势特征。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地形是指地形的类型,通常指五种常见地形;地势是指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是一种宏观整体的描述。我国高原、盆地集中在西部,平原、丘陵集中在东部,呈现着明显的三个层次,整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承转)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具体来说呈三阶阶梯分布。 学生活动二:我国的三级阶梯。 方法导引:读图2.9 中国地势三阶阶梯分布示意图。 问题引领:1.自西向东,我国分为哪三级阶梯? 2.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填到框中; 3.说出各级阶梯的大致海拔和阶梯内的地形区名称。 小组讨论回答:...... 一边播放幻灯片上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边讲解。 教师小结:我国自西向东分为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第一阶梯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包括:剩下的三个高原和三和盆地,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 (承转)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学生活动三:小组讨论地势特征对我国交通、气候、水能分布的影响。 方法导引:阅读图2.11,结合我国地势特征。 问题引领:1.我国河流为什么大多自西向东流; 2.我国湿润气流主要来自东部,能否深入我国内陆; 3.河流在阶梯交接处,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小组讨论回答:...... 一边播放幻灯片上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边讲解。 课堂小结: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我国湿润气候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湿润气候深入内地;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电站集中分布地区。 板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